山東“河長制”視覺標識(LOGO)特等獎,以山東的首寫字母“SD”與“河長制”后兩字的首寫字母“Z”為設計視覺元素,將字母有機融為一體,幻化成一雙呵護的手和兩條象征蜿蜒流淌的河湖,充分體現出山東“河長制”內涵和“全面實施河長制,加強河湖保護管理”的主題,標識又似青山綠水和飛翔的鳥兒,體現出山東省河湖的特點和良好的生態環境。整個標識構思新穎,簡潔大氣,主題鮮明,形象生動,線條流暢,色彩和諧,富有藝術美感和視覺感染力,充滿時代特征。
作為山東省先行試水區縣,淄博市臨淄區推行河長制已近7年。試點期間,不僅改善了河道生態環境,還為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雙贏積累了寶貴經驗。河流部門單一管理變為政府綜合管理,并輔以長效穩定的獎補資金投入機制,呈現出河暢、水清、岸綠的美景。
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東營黃河入海口處,總面積15.3萬公頃,是中國暖溫帶最年輕、最廣闊、保存最完整的濕地生態系統,也是東北亞內陸河環西太平洋鳥類遷徙路線上重要的中轉站。近年來,隨著黃河口濕地生態保護力度的加強,越來越多“過路”的候鳥“樂不思行”,在這里停歇、安家。
山東省桓臺縣通過“源頭治理+生態修復”的綜合整治方式推進生態水系修復提升工程,全面恢復區域內河流自然生態和水體功能,建立湖泊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,使得該縣馬踏湖再現當年的秀美風光。
山東省青島市近年來加大投入進行大規模流域綜合治理,完善水環境監測網絡,創新流域水環境保護制度,在32條重點河流實施“河長制”,并初步建立了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政策體系,地表水、省控河流、膠州灣水質均有明顯改善,過城河道再現水清岸綠的生態景觀。
“清清河流行動”是對河道進行生態化治理。據介紹,對河道進行河道的生態化治理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系統工程,要通過設計、施工、養護等一系列措施,模擬一個生物生長的適宜環境,為各類水生、陸生和兩棲類動物、植物以及微生物提供棲息、繁衍和避難的場所,除采取工程和植被措施外,還必須有選擇的放養水生動物及微生物,恢復生物的多樣性,重建生物系統的生態鏈。
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最終目的是“保障水安全、保護水資源、凈化水環境、營造水景觀、恢復水生態、彰顯水文化”。
市民參觀第三十屆“中國水周”暨“水知日照”書法繪畫征文攝影展